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如何度过术后的第一年
从手术到开机经历一番提心吊胆的期待,宝宝终于完成了植入手术,家长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可以放一放了。但是此时还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宝宝可能还要在医院继续住上一周左右的时间,给予抗感染治疗直至伤口拆线。家长除了注意日常生活护理外,还应多了解术后医疗注意事项。出院前拍摄耳蜗位X光平片,交给调机师。出院后增加营养,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感染和外伤。观察植入体的位置,万一出现血肿、移位、撞击等情况,应及时来医院复诊。
趁着这段空闲,仔细清点一下人工耳蜗的所有附件,认真阅读言语处理器的说明书。加强与其他耳蜗植入的病友、调机师、厂家业务人员的沟通,尽可能多地学习一些康复教育知识,对开机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对于家在外地而想将孩子留在大城市进行康复的家庭,家长还可以实地考察一下专业康复机构及厂家的售后服务部门。
出院后仍坚持在对侧使用助听器,并进行“听物放声”类的听觉训练,可为术后顺利进行言语处理器的调试(俗称“调机”)打下良好的基础。应对未来一年的家庭生活作出规划,父母双方应有一定的家庭康复分工。
开机后的3~6个月
大多数医院的调机安排是:
术后3~4周,进行首次开机调试
开机后1个月内,最好每周调机一次
开机2~3个月内,每两周调机一次
开机3~6个月内,每月调机一次
开机时,调机师会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行为反应能力,采用电生理和行为测听方法,测定全部或部分电极的T|C值。T值是各导电极上刚刚能引起听觉的电刺激量,而C值是各导电极上快要引起听觉不适时的电刺激量。从而言语处理器会将日常言语强度的动态范围与电刺激的动态范围对应,学术名词成为“映射mapping”。
家长对人工耳蜗植入大多抱有很高的期望,首次调机时往往希望能看到孩子对声音有明确的反应。但事实上,有经验的听力师在首次调机时会比较保守,刺激参数较低,不希望孩子受到过度刺激(如吓得哇哇大哭),以免对今后调机产生“抗拒”心理。
低龄儿童每次调机时,其配合时间有限,调机师会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将所有电极的调试过程分为几步来完成。有时还会设置几套大小不同的程序,供孩子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使用。家长应密切观察每次调机后孩子对轻声和响声的反应。
开机后不必急于进行发音训练,应着力加强听觉训练,以帮助孩子尽快建立起“听声放物”的能力,建立起有关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等概念,听力师期待着以孩子的主观行为反应来获得一张准确的映射图。
由于这一阶段调试比较频繁,许多外地家长舟车劳顿、多有不便,而且对数家长的康复知识有限。建议家长不妨在手术医院的城市暂住半年,连同孩子一起,参加有资质的聋儿培训机构举办的“家长学校”、“亲子班”等。授课的针对性强,学以致用,家长可以快速积累康复经验,家长之间还可以取长补短、沟通信息。
开机后6个月
随着听觉体验的累积,年龄稍大的儿童在此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调机时可以进行一些电极间响度平衡、音调排序等难度较高的调试了,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听觉反馈,调整言语处理器的敏感度和增益。
此阶段应坚持“听觉与言语训练并重”的原则。听觉训练的内容应由声音的有无、长短、节律、强弱、男女声的分辨,逐渐过渡到对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的分辨。在听觉训练时,鼓励同时使用对侧的助听器。发音训练及言语训练不急于在术后6个月内进行。不应刻板地教一个个拼音的发音,而应该在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音。
听觉口语治疗法是一种广受赞誉的方法。它参考听障儿童(尤其是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自然的言语/语言的发展次序作为治疗的依据,并需要家长的参与。家人和治疗师帮助孩子主动参与到游戏和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帮助孩子把听觉、语言和口语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孩子日常生活得一部分。家人无须学习手语、暗示等沟通方式。强调最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而不是成人预先安排好的程序。
家庭康复观念
现在再来谈谈家庭康复观念,它对于您宝宝最终的全面康复师至关重要的。
首先,家长对仍人工耳蜗的效果应抱有合理的期望值。受病因、病程、植入前的年龄及言语水平、康复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人工耳蜗的植入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家长克服焦躁心理,坚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试想一下,正常听力的婴幼儿需要约一年时间的累积才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字词,有的家长刚开机不久,就开始教孩子汉语拼音,只会是欲速则不达。
其次,作为一种人工仿生装置,人工耳蜗仍无法百分之一百地将患儿的听觉能力恢复到正常人的听觉水平。有关植入者在音乐欣赏、噪声下言语识别等方面的困难,仍将是今后人工耳蜗研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再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治疗师,不要过分依赖康复机构。经过专业治疗师的指导,家长可以全天候地提供丰富、生活化的言语。对儿童来说,越是在自然地环境中学习语言、言语和认知,便越可以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能力。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利用生活的常规活动和游戏,迎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可激发幼儿的学习意愿,便能够有效地建立语言和概念的联系。
最后,家长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手术只是第一步,应明确树立终身康复的概念。孩子发育到一定的年龄,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此时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家长联谊会、网络交流平台就是很好的沟通方式。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衷心祝愿您的孩子能平顺地度过植入后的第一年,并为日后的言语、语言和认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